全站内容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健康资讯>【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三十八)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篇)
新闻资讯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三十八)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篇)

发布日期:2020-02-11 字号调整 14px 浏览次数(72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疾病, 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制定本临时指南。适用于疾病流行期间糖尿病患者的防护。

  糖尿病累及全身, 可带来心、脑、肾、神经等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与正常人相比,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 更应注意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情期间, 由于处于防病的紧张状态, 疾病治疗、管理和生活作息规律被打乱, 容易加重糖尿病病情。

  加强疾病治疗和自我管理

  1.坚持治疗不停药。按医生要求持续治疗和管理糖尿病, 备齐药物、按时足量服药, 争取达到血糖和血压控制的满意目标:空腹血糖4.4-7.0 mmol/L, 非空腹 血糖<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收缩压<130mmHg, 舒张压<80mmHg; 老年患者的血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

  2.主动接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管理, 尽量减少去医院的次数, 降低感染机会。

  已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管理的患者, 尽量通过微信、电话、手机APP等方式, 与管理医生团队保持联络, 规范治疗和管理糖尿病。

  还没有在社区管理的糖尿病患者, 尽量与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 主动参加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 方便看病、取药、获得咨询和健康指导。

  3.自我监测血糖和血压, 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情况主动就近就医。

  及时就医:血糖和血压控制不满意, 或与平时相比, 自感病情加重, 及时联系社区医生远程调整用药方案, 如通过远程调整效果欠佳, 则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条件下前往医院就诊。

  紧急就医:出现以下危急情况, 及时联系社区医生或立即去就近医院就诊。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 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 意识或行为改变、 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 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足部损伤或溃疡等。

  重视生活方式管理

  合理营养。

  每日主食200~400克, 全谷物、杂豆类占1/3。

  餐餐有蔬菜, 每日300~500克, 深色蔬菜占1/2以上, 其中绿色叶菜不少于70%。当血糖控制较好时, 可在两餐之间吃水果, 每次在100~200g左右。

  肉类食物以鱼禽为主, 蛋类和畜肉适量吃, 肥肉少吃, 加工肉类尽量不吃。

  每餐定时定量。进餐顺序应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保证充足饮水量, 每天1500-2000ml,多次少量, 有效饮水, 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 不建议饮酒。

  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 应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等保健食品以保障营养素供给, 提高免疫力。

  肾功能不足的患者, 遵医嘱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 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周2次肌肉训练, 如深蹲、 俯卧撑、举哑铃等。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 减少静坐时间。

  餐后60~90分钟开始运动为最佳。

  尽量居家运动。如户外运动, 避免与人群接触。

  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 不应采取运动治疗。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和避免暴露于二手烟,限酒, 限盐。作息规律, 睡眠充足。

  减轻精神压力, 保持心情愉悦。正确对待疫情,重视但不紧张, 以自娱自乐的方式, 放松心情。

  做好防护 规范就医

  尽量减少就医次数, 必要时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取药、获取咨询和健康指导。

  就医前电话了解就诊医院情况和就诊流程,做好预约, 尽可能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避免去发热门诊、急诊等科室。

  就医过程人与人之间距离尽量保持至少1米以上, 尽量少触碰医院内的设施和物品并及时洗手。

  外出就医尽量走路和乘坐私家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场所时, 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减少公共场所公共物品的接触; 接触公共场所物品后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 从公共场所返回、饭前便后, 咳嗽手捂之后, 要用洗手液或香皂流动水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 不用手捂, 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主动监测体温和异常症状, 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时, 立即告知社区医生, 按要求到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