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四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你问我答(三)
什么是粪口传播?
所谓的粪口传播, 是指粪便或患者呕吐物中存活的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水等, 然后进入人体消化道感染人。“病从口入”, 就是对粪口传播的通俗说法。
哪些疾病是粪口传播的?
粪口传播的传染病较多, 常见的有甲肝、戊肝、伤寒、霍乱、手足口病, 还包括一些寄生虫疾病, 比如绦虫病、蛲虫病、蛔虫病。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吗?
近期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研究, 在部分省份报告的确诊病例中粪便标本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 提示新冠肺炎有粪口传播的可能性, 但是现在还不能确定能不能通过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感染或传播。当前防控工作已经充分考虑了粪口传播途径的风险, 在国家卫健委2月6日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已经对实验室的检测、密切接触者的管理、特定人群的防护和特定场所的消毒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要求。
粪口传播怎么预防?
1、对于公众, 尤其是餐饮从业人员,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保持手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容易污染的物品后要 洗手。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清洗干净。
3、不要生食, 蔬菜、肉类应炒熟吃, 水果的话最好削皮,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并注意及时洗手。
4、提倡喝开水, 不要喝生水。
如厕后:怎么做?
1、如厕后, 建议先盖上马桶盖, 再冲马桶。
2、便后要认真洗手。
卫生间该如何清洁?
1、如果家里没有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一般的保洁卫生就可以。
2、如果家里有密切接触者,最好使用单独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清洁厕所, 并用消毒液擦拭“高频接触”的部位, 如马桶按钮、马桶圈垫、马桶内部和厕所门把手进行消毒。
普通公众是否需要分餐、公筷?
公众居家, 如无疑似或感染患者, 无需特别进行分餐和公筷, 可按自家既往习惯进行。不必要对碗筷消毒, 如果实在不放心, 只需要把碗筷集中蒸一下, 水开后蒸10分钟就行了。
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该怎么处理?
1、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 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 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 小心清除干净。
3、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 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 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剂, 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
4、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清除污染物后, 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氯5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 然后清洗干净。